人在江湖,身由自己。
正如我们和邻居是「熟悉的陌生人」,除了知道有一本叫做《庄子》的书,有时用到出自这本书的成语,如「每下愈况」「朝三暮四」「庖丁解牛」等等,我们对这本书知之甚少。
《庄子》这本书不好读,不仅仅是成书时间离我们远,还因为这本书是写在乱世,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有七国争雄,战乱频繁,为了安全书中观点通过隐晦的方式书写。作者庄子,当时是管理漆树园的一个小吏。
尽管《庄子》这本书不好读,但这本书深深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,包括陶渊明、李太白、白居易、苏东坡等等。小弟看了蔡璧名老师的公开课《正是时候读庄子》,后悔没有早点读这本书。
作者蔡璧名老师是个奇女子,她是台大中国文学系博士、中文系副教授,出生在中医和武术世家,曾得过癌症又奇迹痊愈。看公开课时,可以配合蔡老师的书一起看。
庄子讲的是什么?庄子讨论了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:爱情、人生选择、情绪、死亡等等。下面是庄子对我们人生的几条建议:
灵魂人的视角
在庄子看来,人的一生应该是热血的,我们应该把人生当做一个 RPG (角色扮演游戏),努力克服困难,顺境时可以随造化之气乘正而行,在六气异变的逆境时可以积极应对变化,将不利因素为己所用(「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」),做一个「逍遥」的人。
以地球人的视角,我们往往希望事事顺遂、追求安全感,但在灵魂人的视角,这样的一生是乏味、无趣的。庄子力主我们坚韧不拔,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,跳出舒适区,勇敢实现自我完成,以「灵魂人的视角过肉体人的一生」。
此外,庄子希望我们要精进自己的职业、技艺或专业,因为这些可以当作是内在、不可见的生命境界于现实情境中的投影(「一龙一蛇」),以此评估生命进退消长、达标与否,作为提升自己生命境界的辅助工具。
保持开放心态
庄子认为,我们痛苦来源之一在于执意要心中所认定的「正色」「正味」,认定世界只有一种正确,自动屏蔽其他可能性,当外在环境不符其成见所预期时,便会立即断定其是非对错,是故产生得失、利害等成见,以致劳倦不安。
而事实是,对立的一方可能是另一方的养料(「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」),当陷于辩论之中时,庄子建议我们远离「此」的坚持,不固执自己原先的立场为「是」,靠近「彼」的处境,体谅对方的行为与想法,改以「两行」的态度谅解、包容不同的异议。
注意力转向内
我们会感到疲惫、痛苦的原因是,我们将太多注意力投放在无法操之在己的外在世界,「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,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」地追随世俗、主流价值,以外在世界中的鹄的为人生要务(「以物为事」)。而事实是,所有的追求和盼望都可能随时落空,这使得我们身体坐立不安,精神心神不宁,难以获得长久、真实的「逍遥」。
庄子并非是劝导我们拒绝或舍弃外在世界的所有,而是希望我们将专注力的探照灯转向,照回内在自我的身、心、灵,致力从事一己身体、心灵的控制与锻炼,以期使个我的身心不论置身何种处境、际遇,都能保持平和、镇静与放松,拥有稳定长远的安乐。
勇于面对现实
情绪的来源之一是我们不愿承认某些事实。庄子提醒我们,勤奋地去寻找自己没有看清的事实和真相,接受现实,在行为上承认事实,我们的情绪就会少很多,心情会平静很多(「知不可奈何,而安之若命」)。
同时,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,可以活在自己的黑暗面中,对自己诚实,承认自己想要的,不要受到世俗的影响,勇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。
深情而不沉溺
关于情感,庄子认为,理想的关系像是你喜欢一棵树,只是出自本心地这棵树,为它浇水、施肥、驱虫,而不是想吃树上的果子,或者把树做成家具。喜欢一个人,只是单纯地喜欢,希望他可以终日逍遥、心安身健,而不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工具,相处的过程中,不会因为提起某个名字、碰触某件话题以致情绪欠佳甚至翻脸无情。
我们在情感里不要把对方当成一个器具,同时也应该避免自己被当成一个器具,深情但不陷溺在感情里(「不以好恶内伤其身」)。关于爱情,庄子力劝我们应该去寻找那个发光、能够照亮我们生命的人,而前提是我们自己先变这样的人,这样我们才会吸引到这样的人。
选择权在于我
庄子提醒我们,人要遭受外在情境的种种压迫与影响,或是能够主动地乘御于情境之上,皆是「咸其自取」、操之在己的。一旦了解到自身拥有选择的权力,许多原本以为是身不由己的困难,便可藉由一己之决心、意志而克服。这也正是庄子所揭示的真正自由——必须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,不得一味归咎于外在的境遇而加以推拖。另外,庄子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小工具:
「用心若镜」:将自己的心陶冶如一面镜子,无论面对怎样的人事物,都不因有所好恶而刻意迎向或离弃所映照的事物,心平如镜地与人事物应对交接,却不将已然过往的影像情绪留藏镜里,陷溺其中(「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」)。
「照之于天」:以日、月为喻——抽离一己「将执而不化」所固守的成见、跳脱一己的立场,看待、体谅人我与所有人间世的异议与纷争。
「环中」「道枢」:从原本对立的两端抽离而出,转移立场居于车轮或门户的轴心,如此便与轮框、门户上无数过往的「彼」「此」皆成等距——远离了「此」的坚持、靠近「彼」的处境。
保持身心强健
在庄子眼中,身体和心灵难分轩轾地影响、决定着我们的生命(「其形化,其心与之然」)。形体一旦衰败,心神也将随之日渐消损,步上「近死」之途;同理,身体一旦升进,心灵的操控与自主能力也将随之一并提升。
庄子告诉我们,当我们改变「用心」,原本在情境中「日以心斗」的情绪归于平静祥和,保持心绪在「心如死灰」的状态,身体也较不会因情境的压迫而感到疲惫不堪;而若能经由身体的锻炼,将身体维持在「形如稿木」的放松轻盈,亦有助于心绪的宁定,也更易以开阔、包容的眼光与态度,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处境。